轉自:劉曉博說財經
原創 劉曉博
昨天(2月23日)傍晚,官方發布了今年的一號文件,仍然是關於“三農問題”的,文件的名稱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意見》。
文件裏提出了非常醒目的“兩個不允許”:
第一,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
第二,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村占地建房。
但與此同時,還宣布了兩個“允許”:
1、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
2、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機製。
兩個不允許和兩個允許,都跟住房、土地問題相關。
該如何理解這些政策,它意味著什麽?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增加農民來自土地的收入,防止因為農民財力不足、認識水平不足,被“有錢+有知識”的人搶走了紅利。
大家都知道,農民收入低,想致富比較難。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在過去六七十年的兩輪財富積累中,農民都比較吃虧。
第一輪是剪刀差。六七十年代,國家為了完成工業積累,把工業產品價格定得很高,把農產業價格定得比較低。
六七十年代,一輛好的自行車要180元左右。當時普通中小城市的四口之家,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工作,家庭總的月收入一般在60元到80元左右。對於這類家庭來說,想買一輛自行車可能需要儲蓄1年左右。
那時候,夫妻都有工作的家庭占比較低。這樣的家庭,要承擔家族內的扶貧責任,想買一輛自行車、一塊手表、一台縫紉機(當時的三大件),還是比較難的。
至於普通農民,在生產隊勞作一天的工分換算為現金,可能隻有幾分錢或者1毛多錢。買三大件,基本上不敢想。
沿海工業發達的城市,也正是靠著“剪刀差”收獲了豐厚的紅利。以上海為例:1951年的時候,上海GDP隻排名全國省市區的第六位,低於江蘇、山東、河北、遼寧、河南。
但隨著剪刀差利器出籠,上海一路飆升在,1960年躍居全國GDP第一,在這個寶座上一直坐到了1978年。
經常有人問我:如果將來經濟內循環的話,沿海是不是要衰退。其實看看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天津,你就知道結果了。到了那個時候,企業產品全部內銷,你說是廣東、浙江、上海的產品厲害,還是河南四川的厲害?建設三線的時候,沒少把企業內遷吧,但改變不了各地區的基本態勢。
1949年之後的第二輪造富大潮,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尤其是土地價值大爆發,更是核彈級別的。
在這個過程中,城中村、城市近郊農民分享到了紅利,甚至一夜暴富,其次是在城裏買了房子的家庭;大多數農民沒有享受到紅利,跟城市居民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總之,在過去六七十年兩輪財富大潮中,多數農民都沒有搭上車。
中國目前的產能已經過剩,出口受到了歐美日韓的打壓,未來還會遭遇更多貿易壁壘。
化解之道在哪裏?是啟動內需,讓14億中國人生活得更好,去消費更多的產品。
但中國有幾億人的月收入,還不到2000元。尤其是廣大農民,收入比較低、消費能力比較弱。
怎樣才能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房地產雖然拐點了,但土地仍然是重要的造福機器。你總不能讓農民自己在家裏生產芯片吧,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手裏隻有宅基地和責任田。
所以,國家在鼓勵農民進城的同時,給他們保留宅基地和責任田,並希望這些資產給農民帶來“財產性收入”,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
宅基地和責任田,相當於農民的養老金,不能貿然市場化。
不能自由買賣、不能完全市場化交易,怎樣才能保值增值?辦法是上麵的兩個允許: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說白了,城市居民、富裕人群和企業,可以到農村依托宅基地、責任田發展產業,但不能買斷,要給農民股份,帶著他們一起致富,防止貧富差距拉大。
這個新提法,為城市資金流入農村提供了渠道。但流入的時候一定是不均衡的,在大城市都市圈內的,或者有特殊物產、景觀的,將率先致富。窮鄉僻壤,就比較麻煩,100年內都未必有機會。
文件還提出,要持續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亂占耕地建房等問題,堅決遏製破壞耕地違法行為。
所謂“大棚房”,是指一些企業或個人以建設農業大棚之名,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農田,違法違規建設“私家莊園”。其本質是改變土地性質、用途和 農業生產功能,所以是違法的。對此,各地一直在整頓。
有些大棚房,看起來就是漂亮的平房小院,鄉村別墅的感覺,但不受法律保護,隨時可能被拆除。對於這類房子,大家千萬不要買,很容易掉進坑裏出不來。
此外,一號文件還有如下對於土地、宅基地的問題的表述:
1、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
2、紮實做好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願有償退出的辦法。
3、勵有條件的城市逐步將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範圍。
今天上午,股市對一號文件反映積極,種業、糧食概念、土地流轉、化肥概念等板塊大漲。
農村、農業概念能取代人工智能、成為新的熱點嗎?恐怕不會。未來中美如果達成貿易協定,中國對美國的采購可能會增加,這個因素要考慮。
持續的熱點,現階段隻能在科技股內輪動。如果輪動不起來了,這一輪行情就告一段落了。熱點從科技股擴展到其他板塊,目前條件似乎還不具備。
接下來,全國兩會時間就要到了,大家要重點關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會提出什麽新的擴大內需、鬆綁樓市、推動科技創新的招數。短期內,降準和降息都不太可能。
© 1996 - 2019 日月交食網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许桃村